工程測繪中橋梁的測繪方法
一、控制網的復測、檢查和施工控制點的加密
一般中小橋在施工前,根據道路的導線點增設施工控制點組成施工控制網,構成簡單的三角網或閉合導線,測設精度要達到工程施工測量的精度要求。
重要、復雜的大橋、特大橋從設計到施工的時間一般較長,在正式施工開始時,應對全橋控制網進行復測、檢查。為滿足施工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施工控制點的加密。復測平面控制網應包括基線復測、角度復測、成果復算、對比。復測時應盡量保持原測網圖形。復測精度一般依原測要求進行。
高程控制網的復測一般依原測等級進行。過河水準,兩岸水準網或水準路線可作為一部分復測,平差后再聯成一體。
平面和高程控制網復測成果與原測成果相差較大,應分析原因,及時報告業主和設計單位,要求確認。以便后續施工。
在復測時要檢查控制點的穩定情況,作好記錄。如有懷疑,在成果計算時不能作為起算點,以免成果失真。
二、 橋梁下部結構的施工放樣的檢測。
一般中小橋的施工放樣檢查較簡單,在此不予討論。
橋梁的高程施工放樣檢測較簡單,由水準點上用水準儀直接檢測就可。但一定要注意檢查施工單位計算的設計高程,以免有計算的錯誤。
橋梁的下部施工放樣一般有樁基礎、承臺(系梁)、立柱、墩帽等的放樣組成,檢查時技術要求不一,一般按照規范要求或圖紙要求檢查。下面簡述如下:
1.樁基礎:一般單排樁要求軸線偏位±5cm,群樁要求軸線偏位±10cm。檢查時用全站儀或經緯儀加測距儀檢查施工單位的樁的放樣點,再用小鋼尺量樁的偏位。
2. 承臺(系梁)的軸線偏位±15 mm。檢查時可先量取承臺(系梁)的位置,再用全站儀或經緯儀加測距儀檢查。得到的數據可作為誤差值。
3. 立柱、墩帽軸線偏位±10 mm。檢查時可先量取立柱、墩帽的位置,再用全站儀或經緯儀加測距儀檢查。得到的數據可作為誤差值。
4. 在監理過程中一定要要求施工單位先自檢,并申報自檢資料,特別是樁位的施工單位的自檢資料,樁位的檢測資料一定嚴格審核。一般來說,樁位正確了,其他下部的施工放樣的差錯較少發生。
三、 橋梁上部結構的施工放樣的檢測。
橋梁的上部結構形式較多,較常見的有T梁、板梁、現澆普通箱梁、現澆預應力箱梁、懸澆預應力箱梁等,而且要求不一,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形式檢查。
在本階段的測量工作主要是高程的控制,如T梁、板梁、現澆普通箱梁、現澆預應力箱梁的頂面標高直接影響到橋面的厚度,橋面的厚度直接影響橋梁使用。懸澆預應力箱梁的高程控制更是要影響貫通的高差,及橋面的厚度。
四、 橋梁的竣工測量。
橋梁的竣工測量主要根據規范、圖紙要求,對已完成的橋梁進行的檢測,主要檢測的測量項目有軸線、高程、寬度。